西方哲学"育脑",儒家文化"培心",这是两个不同的维度。儒家文化不会像西方哲学那样频繁产生出新思想。
西方哲学重思辨和怀疑、讲究真理追求、探寻未知:
西方哲学可以"吾爱吾师,吾更爱真理"。对老师的学说,以能提出质疑和反对甚至推翻为荣;
西方哲学可以"我思故我在"。把"我思"放在一切的第一位。在"我思"面前,什么都可能是错的,都是可以怀疑的;
西方哲学是建立在认知和知识基础上的思考。当一个新的知识出现后,之前哲学家的表述很容易显现出"局限性",前浪很容易被拍死在沙滩上,从而西方哲学呈现出不断更新的态势,对科学也曾经产生了思考动力。
而"四书五经"的熟读是为了明德性,并不是知识的获取。而是不断地进行反省比对,看自己的德性和前人、经典描述有什么不足。
熟读"四书五经"就能时时地进行这种比对、进行与圣贤的对话。不断纠正自己的念头和言行举止,以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。"一日为师终身为父",这是对德性的尊重而不是对知识的敬仰。
熟读"四书五经"很难产生出新思想,也不是题主所说的"记忆力"和所谓的"愚民"。古代中国有个鲜明的特点:"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"。一切都"够用"了,剩下的就是治理水平和道德的提升,这是"早熟而不成熟"的历史特点,犹如"仓廪实而知礼节"的逻辑一样,犹如"富之"、"教之"的顺序一样。
至于目前,知识教育是主体,道德教育是辅助,知识教育相当于西方思维,道德教育相当于传统思维,"教书"与"育人"并不相悖,西方哲学与儒家文化恰也可以相辅相成。
谢谢邀请!
祝您愉快!